13.2万瓶特供酒销毁,净化市场,维护消费者权益

,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、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标识的物品,正式取缔了“特供”“专供”标识产品。然而,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仍然利用消费者对“特供酒”的误解和好奇心,进行虚假宣传,制售假冒“特供酒”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。这些所谓的“特供酒”,往往价格不菲,动辄成千上万元一瓶,但实际上并无任何特殊品质或价值。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脏乱差的“黑作坊”“黑窝点”进行生产加工,采用低劣原料、工业酒精等,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。他们还在包装上非法使用与党政机关和军队等有关的误导性标识,欺骗和误导消费者,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及人民军队的声誉形象。

二、“特供酒”清源打链专项行动

为了严厉打击“特供酒”制售行为,市场监管总局从今年3月起开展了为期一年的“特供酒”清源打链专项行动。此次行动对酒类生产企业、小作坊、酒类销售者、餐饮服务提供者、广告主、广告发布者等各环节主体进行了深入排查,密切会同网信、公安等部门,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打击、深挖彻查,有力铲除了不法活动链条,严打重处了不法分子。

在专项行动期间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立案查处“特供酒”违法案件1971件,联合公安部门共计查获“特供酒”66.19万瓶,制假售假设备519套(台),包材496.35万件(套),涉案金额高达16.43亿元,还捣毁了制假售假窝点219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1140名。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市场监管总局在打击“特供酒”制售行为方面的决心和力度。

三、13.2万瓶“特供酒”销毁行动

为了进一步震慑违法分子,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“特供酒”,市场监管总局于近日组织开展了“特供酒”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。此次活动的主会场设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同时在全国10个省(区、市)的相关城市设立了分会场,通过视频连线实现了主、分会场的同步销毁。

在销毁现场,执法人员依法对部分达到销毁条件的罚没物资进行了公开销毁,全国共销毁“特供酒”13.2万瓶,包材9.2万件(套)。销毁过程采取了绿色环保、无害化的方式,确保了销毁过程的安全和环保。活动现场还通过展板、实物展示等方式,向公众普及了“特供酒”的危害和打击成果,提高了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。

四、净化市场环境,维护消费者权益

“特供酒”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和13.2万瓶“特供酒”的销毁行动,不仅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制售行为,还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,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通过此次行动,市场监管总局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:任何制售假冒“特供酒”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
此次行动也提醒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酒类商品时要保持警惕,不要被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所迷惑。消费者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酒类商品,并仔细查看商品的标签、说明书、包装等信息,确保所购买的商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。

五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,推动问题根治

虽然“特供酒”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市场监管总局并没有就此止步。下一步,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保持对制售“特供酒”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,加强长效机制建设,推动“特供酒”问题的根治。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,明确“特供酒”的定义和范围,为打击制售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。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,形成合力打击制售行为的工作机制。同时,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加大对酒类市场的监管力度,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,确保酒类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。

六、结语

13.2万瓶“特供酒”的销毁行动是市场监管总局在打击制售假冒“特供酒”行为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,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市场监管总局的执法力度和决心,也为净化市场环境、维护消费者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。我们相信,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持续努力下,“特供酒”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,酒类市场将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。我们也呼吁广大消费者保持警惕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酒类商品,共同维护一个公平、透明、安全的消费环境。